張家界民俗風情

茅谷斯稱謂考——漢語稱謂

更新時間:2018-03-19 12:06:48 來源:www.nltzpx.cn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第二節(jié) 茅谷斯的漢語稱謂
  茅谷斯的漢語稱謂比較多,主要是在漢字記音上的差別,相互的發(fā)音還是很近似的。用漢字記音歸納起來有這么幾種:
  一、毛古斯
  二、毛谷斯
  三、毛古司
  四、毛古師
  五、毛谷師
  六、茅骨斯
  七、茅古斯
  八、毛獵斯
  九、茅谷斯
  第一次用漢字記音出現在1956年中央土家問題調查組的《關于土家問題的調查報告》里面,當時中央土家問題調查組到湘西保靖縣的龍溪鄉(xiāng)土碧村調查訪問時,看見了當地土家族給調查組現場表演了茅谷斯。由于當時對茅谷斯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稱謂,調查組看見演出者渾身披著稻草,表演的內容也是打獵,當時就有人稱其為毛獵斯。后來,慢慢又有人稱其為茅谷斯,并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成了約定俗成漢語對茅谷斯的稱謂。直到現在,由于沒有一個標準的、大家一致公認的稱謂,所以就出現了各個隨心所欲的名稱。不過這些隨心所欲的名稱也還是遵循一個規(guī)矩,都在茅谷斯的框架內,只是漢字的記音不同。為了研究的科學化和對茅谷斯稱謂這一文化的規(guī)范化,下面我們先對這些稱謂進行考察,然后再得出一個結論,讓其成為一個比較合乎規(guī)范化的稱謂。
  首先我們看“毛古斯”,取這一稱謂的緣由是茅谷斯渾身扎的草,象征古人的渾身長毛,所以開頭就是“毛”,“古”就是古人,“斯”的意思是綴詞,沒有實在的意義。
  再看“毛谷斯”,前面的“毛”與第一種稱謂同理。其中的“谷”,是在茅谷斯的表演過程中有“撒小米”的場次,因為小米又稱之為“谷”,所以就取其為名。“斯”與第一種稱謂同理。
  又再看“毛古司”,其中的“毛”與第一種和第二種稱謂同理,“古”與第二種稱謂同理。其中的“司”,可能是演茅谷斯時由梯瑪掌壇,梯瑪有人又稱其為土老司,命名者可能是取“土老司”的最后一個音節(jié)“司”。
  還再看“毛古師”,其中的“毛古”上面已作了陳述,后面的“師”是因為演茅谷斯時有梯瑪作掌壇師,命名者就取其掌壇師的最后那個“師”字音節(jié)。
  還又看“毛谷師”,這一名稱的解釋就照錄坡腳鄉(xiāng)田昌華的解釋:“毛谷師”的意思是我們祖先在遠古時代是生活在野外的野人,因為當時人是從猿人轉變過來的,全身長著毛,完全是過著野人的生活,身上的毛是長長的,所以謂之毛;‘谷,的意思是:我們現在所吃的五谷雜糧和耕種種植的五谷,都是我們遠古時代祖先所發(fā)現的所種植的五谷;‘師’的意思是:祖先又稱祖師,即先師的意思,就是從全身長毛到穿草衣,我們的祖先又是各種生活用品發(fā)現和發(fā)掘的先師,更是我們的祖師,因此謂之師。這一說法很多地方是牽強的,但也可備為一說。
  進一步看“茅骨斯”,其中的“茅”是因為茅谷斯的表演者渾身扎的茅草,所以取其為第一個音節(jié)。其中的“骨”,因為茅谷斯的表演者是赤身裸體,這樣就取其象征性的“骨”,有人可能又要發(fā)問,為什么不取“肉”呢?筆者認為,“骨”比“肉”還是來得文雅些,加上別人都沒有叫“肉”的,這樣也就形成了“毛骨斯”。
  再進一步看“茅古斯”,其中的“茅”與上例同理,  “古斯”與上面諸項同理。
  還再進一步看“毛獵斯”,其中“毛”與上面諸項同理,其中的“獵”,是因為茅谷斯的表演主要以“打獵”的場次為主,所以取“獵”也是應該沒有錯。“斯”的意義與上面諸項同理。“毛獵斯”這一稱謂只是在湘西保靖縣龍溪鄉(xiāng)土碧村,筆者對土碧村的這一茅谷斯稱謂也只是從其他書刊里獲得的間接資料,因為這是一個個案,所以,還得進行認真細致的調查后,再下結論。暫且就作存疑吧。
  最后看“茅谷斯”,其中的“茅”與“茅骨斯”的“茅”意義同理。“谷斯”與第二種稱謂“毛谷斯”同理。據《湘西文史資料》1994年第1期保靖縣田茂和的《茅谷斯舞》一文中記載“1957年春,中央民族訪問團來保靖訪問,目睹龍溪鄉(xiāng)土必村老百姓跳穿草衣的古舞,便定名‘茅谷斯’舞,確認為土家族內涵。”這充分說明茅谷斯在以前還沒有“茅谷斯”這一名稱,是后來才根據其表演時的裝束用漢語把它定下來的。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