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資訊

此情永存追憶中

更新時間:2018-03-19 13:51:22 來源:www.nltzpx.cn 編輯:楊開業(yè)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wǎng) 公眾微信號

.特約撰稿:楊開業(yè)

退休以后的日子,我閑住長沙。因為素與電視、電腦無緣,也不串門聊天,晚年的時光全用在樓頂上養(yǎng)花種菜曬太陽,也稱得上一個不問世事的“盲人”。
突然接到張家界日報旅游周刊編輯部趙杰主任的電話,他說北京的李昌老人去世了,他問我有沒有曾經(jīng)參加接待過這位中央的老首長、這位湘西永順籍的老人家的工作記錄,他還說這位老人為中國革命作出過巨大的貢獻,老人的晚年又為我們張家界傾注過深情的關(guān)愛,我們應該永遠記著這位又敬又親的老人。
趙杰這個電話驟然啟開我心頭的追憶,李昌老人是我們湘西這方山水、這個民族的驕傲,是我們這一輩人打從兒時起就特別崇敬和崇拜的人物。今天,我們百姓就寫一寫心中的李昌——14年前的一天,我有幸得到這樣一個好機會——為張家界當時的武陵高等專科學校(亦稱武陵大學,今為吉首大學張家界校區(qū))的“武陵大學農(nóng)業(yè)和生命科技發(fā)展基金會”一事赴京到李昌老人的住所去呈送相關(guān)匯報材料,這個特殊的任務使我有幸見到了心里一直崇敬的李老,有幸親身感受到這位老人對湘西故鄉(xiāng)的那份深情。


1996年11月20日,張家界市人民政府接到省人民政府電傳過來的李昌同志就募集武陵大學農(nóng)業(yè)和生命科技發(fā)展基金會一事致時任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長楊正午同志的一封信,以及關(guān)于這個“基金會”的章程(草案)和募集基金的倡議信。給楊正午省長的信是老人家的親筆,“章程(草案)”和“倡議信”是老人親自召集專家學者研究并委托知名學者何龍教授撰寫的打印件。老人的來信和教授撰寫的材料壘起來是厚厚的一沓,其中的字里行間全都是厚厚的情份。
李昌同志是在66歲時、1986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的,1982年到1985年間擔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書記,1985年到1994年擔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此時已是年逾80歲的耄耄老人了。也就是說,李昌同志在他年過花甲、年過大稀、年過耄耄之歲的時刻,仍記掛著湘西故土的老區(qū)百姓,仍傾注著對家鄉(xiāng)經(jīng)濟建設(shè)和教育事業(yè)的關(guān)注和關(guān)心。這其間對張家界的武陵高等??茖W校尤其重視,老人從籌辦到成立這所武陵大學,到力薦張真教授出任該校首任校長,到爭取日援項目(以當時市值相當3000多萬元人民幣),到后來爭取創(chuàng)建“武陵大學農(nóng)業(yè)和生命科技發(fā)展基金會”這個項目,其目的就是期望爭取募集更多的配套資金來推動日援項目盡快地運轉(zhuǎn),好盡快地上科研項目,好盡快地出經(jīng)濟效益。
省長楊正午當即要求省政府副秘書長吳科政專門督辦此事,并簽批“應盡力促成”。楊省長還叮囑吳副秘書長馬上通知省教委、省民政廳和省人民銀行等部門配合張家界政府、武陵大學一起來研究省里的意見。
張家界市政府一接到老人這封信和那厚厚一沓子“章程”的傳真件,時任分管教育的副市長楊和平當天就趕到武陵大學傳達北京老人的心聲并與校方一起研討張家界應該要做的事情;時任張家界市委書記的肖征龍?zhí)貏e強調(diào)“李昌同志倡議建立武陵大學(武陵高專)農(nóng)業(yè)和生命科技發(fā)展基金會”是革命老前輩和各級領(lǐng)導對武陵高專教學科研工作與學校的發(fā)展、對張家界市乃至整個武陵山區(qū)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關(guān)心支持,張家界市政府應全力配合,促成該基金會的建立;武陵高專應安排好專職工作人員,落實好辦公場地,盡快參與到前期籌辦工作的運作;并提名請時任市政協(xié)主席向萬隆和武陵高專的副校長徐東翔代表張家界作為此項基金會的成員參與工作。
1996年11月25日,我們接到省政府辦公廳的急電通知,我和市人民銀行的張世軍、武陵高專的陳最華隨市政協(xié)主席向萬隆趕赴長沙參加省政府吳科政副秘書長主持的當天下午與省市相關(guān)部門的聯(lián)席會議。開會的地點定在省政府辦公廳的三會議室,那時候沒有高速公路,我們從接到通知之后一路飛奔,趕到長沙已是下午兩點多,便直奔會場,吳副秘書長和省人民銀行的李世玲、省教委的夏基建、省民政廳的王劍中等同志也早在會議室等候。
吳副秘書長一開場先傳達李昌老人頭天給省里打來的電話內(nèi)容,主要就是詢問省里的對頭兩天寄過來的“武陵大學農(nóng)業(yè)和生命科技發(fā)展基金會章程”草案的意見。并且說明已經(jīng)通過中央王兆國同志做工作,爭取到300萬元的資金,要盡快打到武陵大學農(nóng)業(yè)和生命科技發(fā)展基金會的賬戶上來。時任省委書記的王茂林和正在北京參加經(jīng)濟工作會議的省長楊正午都要求辦公廳盡快會同相關(guān)部門馬上給出書面意見后提交省里研究討論。吳副秘書長在會上說,在北京開會的楊省長電話中再三說李昌同志那么大年紀還在倡辦此事,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快發(fā)展民族地區(qū)的教育,進一步推動湘西貧困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我們自己要攢勁搞,要統(tǒng)一認識,在省里定稿之后馬上送到老人手上。會議上議定把相關(guān)內(nèi)容形成書面材料,向李昌同志當面匯報。


1997年2月17日,正值丁丑年的新春時節(jié),我與武陵高專的校長陳最華等同志趕到長沙,買好當天往返北京的機票飛赴北京。
市政府駐京辦事處的主任鄭亞平早早地等候在北京機場,我們一出北京機場就坐上鄭主任開來的小車,直奔那個老四合院子。
進了院子,繞過庭院的那幢小樓,直接到了李老那間當今最簡樸、最實用的“辦公室”。說它“最簡樸”、“最實用”,說它經(jīng)歷了30年前唐山大地震以后的余震和30多年來的風風雨雨依然故我、依然可用;說它一室可以容多人,集體辦公,集思廣益,民主和諧,思想統(tǒng)一,減少環(huán)節(jié),事半功倍。而且本身就是防震的棚子,肯定經(jīng)受得住任何考驗,因為房子和房子的主人那冥冥之中的意念都是堅定不移的。
這所房子的主人李老聽到了鄭亞平的大嗓門,從房子里走到房門前,好親熱地說:“亞平,來啦!”老人當時那神情、那神態(tài)完全可以用我們大山家族長輩中的老頭兒的那語氣、語調(diào)一個模樣兒來形容,旁邊的人聽起來都格外親熱、格外親切。
鄭亞平主任將我們一一介紹給老人,老人和我們一一握手。我們按鄭主任交待的都叫著“李老”,老人親切地稱大家“老鄉(xiāng)”。我們依次進到辦公室里,里面有知名學者何龍教授,有武陵大學第一任校長張真教授和副校長彭曉華教授,這幾位先生差不多都是七十上下的老先生,還有兩位年紀稍微年輕一些的同志,大家都起身打招呼。張校長和彭副校長都是李老推薦到張家界創(chuàng)辦武陵大學的教育專家,在張家界好幾年的時間里因工作相互都認識。特別是彭曉華副校長這位永順籍的老鄉(xiāng),他有一個堂侄曾經(jīng)是我在永順工廠里工作時的徒弟,他也就顯得更加親熱一些,他把我拉到李老身邊說,“他原來在永順工廠里工作,是個搞技術(shù)的干部,后來湘西搞開發(fā),就把他調(diào)到州里當了旅游局長。”李老望著我,好親切地說:“那還是永順老鄉(xiāng)??!還是州里的旅游局長,家鄉(xiāng)的旅游搞起來了,你看帶動了好多產(chǎn)業(yè),就是要搞改革開放,要把經(jīng)濟搞活起來,老百姓才有好日子過。”


李老很快切入主題,招呼幾位老專家和武陵大學的同志說起武陵大學農(nóng)業(yè)和生命科技發(fā)展基金會的事情來,我們將帶來的相關(guān)材料一一呈送到老人手里,老人特送給何龍先生看,我們把省里開會時提出的關(guān)于基金會掛靠以及改擴的兩個方面,還有請求老人家再做工作,爭取直批的意見作了口頭上的補充說明。老人家說,“先等專家們看,他們先看,看了之后我們會研究的。你們的任務完成了,聽亞平說你們已經(jīng)買好了返程機票,等一下吃過中飯,就讓亞平送你們上機場。”鄭主任好機靈,搶在我們前頭說:“李老,中飯不在您這兒吃,他們在這里再坐一會兒,我就送他們上機場,好讓這幾位老鄉(xiāng)好好看一看首都,他們也難得來一趟北京。”“我看是你這個家伙瞧不上我這里的盒飯吧!不過也對,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你帶他們?nèi)マD(zhuǎn)一轉(zhuǎn)、看一看。再等幾年,張家界發(fā)展得更好,這是肯定的,大家一起來努力,一定要把張家界建設(shè)成為遠方客人向往的國際旅游城市。不過,你亞平今天得作東,在機場那邊好好款待大家,莫讓我的老鄉(xiāng)光著膀子回去。”老人一番話說得好感人。大家其實哪里想挪腳走啊,大家都想在老人這里再坐一會兒、再看一會兒。
我趁著陳校長向?qū)<覀儏R報武陵大學學校近期工作的安排時,環(huán)顧著老人們這間獨特的辦公室。這間由當年防震棚改成的辦公室雖然空間高度不是好高,但使用面積確很大,大約有好幾十個平方米。辦公室的中間拼擺著兩排過去那種老式的簡易的辦公桌,記得每排好像是3張,上面還鋪上布,那布并非而今時髦的桌布,灰色,好像是舊窗簾那一類的大布塊,我當時想過如果不鋪那塊大布面,那幾張桌子拼湊起來可以當作一臺乒乓球桌。后來我想老人們在桌面上鋪上布,恐怕是考慮毛筆、鋼筆、鉛筆這些常用的工具,使用時找起來要方便一些,要順手一些。每張桌面上都整齊地堆放著書籍、或文件、或信函,看來都是老人們隨手要翻閱的讀物。整體上看來,應該是一個集體辦公的好場所。墻壁上貼有好幾幅大地圖,有世界地圖,有中國地圖,還有其他的好幾幅省市區(qū)的地圖。我轉(zhuǎn)過去稍微瀏覽了一下,每張地圖上面都有用紅藍鉛筆標畫得或許只有老人們自己知道的符號。在那張湖南省地圖上看到地處西北方位的湘西行政區(qū)劃標位處,有一處畫得格外醒目,是用鉛筆畫的,畫的地方是我們的張家界。我眼光定格在張家界,環(huán)顧四周的場景,頓生萬千感觸。
等陳校長匯報完之后,鄭亞平主任和我們一起畢恭畢敬地向李老告辭,和老人們握手告別。
當我們在車窗邊與老人們揮手“再見”時,我們每個人都好清楚地聽到李老對鄭主任說:“亞平,一定要讓老鄉(xiāng)們吃過飯再上飛機啊!”


老人走了,老人的情懷留在我們心里。
李昌同志到張家界應該是很多很多次,特別是晚年時期。
張家界的山山水水有老人的腳印。
張家界的大學、機場有老人的心血汗水。
李老、敬愛的李老:
張家界的人民百姓永遠記著您老人家!
永遠。

張家界旅游網(wǎng)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wǎng)編輯或轉(zhuǎn)載稿件,內(nèi)容與相關(guān)報社等媒體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